概述
为了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特别是未经备案登记就销售或套用其它农药产品的备案登记号进行销售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掌握敏感农业投入品流向,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对所有农资摊点进行信任评估,增设监管机制,建立登记备案制度。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农资经销点分布范围比较广,靠人力巡查难度大,覆盖面窄;
2、如果采用Excel表格填写、通过电子邮件上报,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但同样存在上报的数据需要人工汇总,而且真实性难以保证;
3、大部分农资经销点还采用手工记账方式,管理相对落后;
基于以上问题,为了进一步强化备案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将农资经营销售的日常行为和监管将结合,建立农资实名制备案销售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加强农资监管的重要管理手段。
监管模式
由于各区县农资经营销售门店多,分布范围分散,门店大小规模不一,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在使用信息化监管的过程中,由于农资店人员对信息系统的熟悉程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造成系统难以推广和应用。我们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推出了批发商监管和零售商监管两种不同的监管模式。通过批发商管住产口入口,同时零售商自动从批发商处获取产品数据,减轻了零售商数据录入的压力。
批发商监管模式
由于相对来说,批发商规模大,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对信息化产品接受度高,因此从批发商入手,要求所有进入本区县的农资产品必须先在区县级平台上进行登记备案,包括产品案案登记、产品购销台账登记等。
零售商可以自动从批发商处获取进货产品的信息、进货产品的数量等内容,然后再进行备案销售。这在很大程序上减轻了零售商数据录入的压力,有利于系统进行应用推广,实现产品登记和入库的自动化。同时结合身份证识读器进行购买人身份信息自动录入,提高了销售登记的速度和真实性,同时对于农药销售提供了处方管理功能。